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【环球报资讯】【晨习】公正廉明说“箴”

2023-05-11 09:03:21 来源:媒体:中国组织人事报

从左到右依次为:小篆、金文大篆、隶书

箴,解释同“针”。

字从“竹”从“咸”,“咸”本义为“酸涩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竹”与“咸”结合起来,表示“刺入肌体后产生酸涩感的竹针”。

“箴”的本义为“竹制针灸用针”,引申义为“缝衣用的工具”。

《礼记》中就有这样的句子:“衣裳破绽,纫箴请补缀。”此处的“箴”即为“针”。后来常将治病所用的针形器具冠以“箴”字,如“箴缕”指针线,“箴末”喻微细,“箴管”谓缝缀,“箴盥”视箴规。

由于“针”具有“刺病”的功能,后逐步引申为“劝告”“劝诫”。

《汉书》‘针刺’、‘箴谏’并作‘箴’,《素问》之‘针’盖本作‘箴’,后人传抄,改‘箴’为‘针’,亦犹今人改古籍文字为今天通行文字。”

后来,“箴”逐渐成为规诫性的韵文的名称。

箴体大致可分为两类,即私箴与官箴。

私箴是用以警戒个人言行的,官箴则是对为政者的一种规劝诫喻,示以为官为人之道,往往用讽刺的手法预防和挽救过失。

所以,箴写的好不好,主要看内容是否能够针砭时弊,激浊扬清。

最早见诸文字的官箴,当推周朝掌管田猎之官的“虞人”所作的《虞箴》,规劝周天子不要滥杀滥捕飞禽走兽。

自周之后,规谏劝诫便成了官箴的灵魂所在。

在所有的官箴中,公正廉明是核心要义。

秦代的《为吏之道》把“清廉勿谤”列为吏有“五善”之一。

北宋的陈襄也著有《官箴书》,其中谈道:“有实必有名,虚誉暴集,则毁言随至矣。”讲明了虚夸好誉是为官的大忌。

明代的昌坤在其《吏品》中写道:“世情宜淡,立志贵刚。刚则欲不能出,淡则欲念不起。惟士之廉,犹女之洁,一朝点污,终身玷缺。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,寡情少欲是清廉为官的前提。

历代衙署的联匾,更是一种常见的实实在在的官箴,如“明镜高悬”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等。

也有部分官员公开在衙署、厅堂和书楼题匾联以自律的。

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时,为推广水稻种植,特在衙署后院辟地试种,并在园中建有一亭,林则徐专门作联:“宦游到处身如寄;农事何时手自亲?”

这幅联匾是表明心迹之作,含有官箴性质。

想要履好责、出政绩、孚民望,大家可以从官箴之中汲取营养,接受勉励和鞭策,时时打起精神,做一个对党忠诚、为民、务实、清廉、敢于担当的好干部。

本文已摘编

原文作者:钱续坤

单位:安徽省怀宁县文联

原标题:《【晨习】公正廉明说“箴”》

标签: